石墙低语的城堡
在比利时东南部那片被阿登森林覆盖的起伏丘陵中,坐落着一座被岁月遗忘却深藏故事的古老堡垒——博韦堡(Château de Bouillon)。它像嵌入山岩的宝石,俯瞰萨莫瓦河蜿蜒前行的水道,自公元十世纪以来便作为战略要塞俯守此地,见证了十字军东征、神权与君权的博弈,以及一项不朽灵魂的故事——戈弗雷·德·布永(Godefroy de Bouillon)与他的未竟圣城之梦。
博韦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988年,当时它是教会在此建立的防御据点之一,用以守护通向东法兰克帝国的道路。随着中世纪的封建制盛行,堡垒逐渐演化为军事防御与政治象征的结合体。在十一世纪末,这里成为德·布永家族的核心领地,其最著名的后裔戈弗雷·德·布永正是从这座堡垒出发,踏上了通往耶路撒冷十字军征途中荣光与残酷交织的伟业。
戈弗雷·德·布永,是第一届十字军中最为圣洁与声名卓著的领袖之一。他在1096年变卖了博韦堡以资助远征的军费,把这座祖传的城堡出售给了列日主教,象征着他将尘世之权力让位于神圣之使命。一年后,他作为“圣墓保卫者”(Advocatus Sancti Sepulchri)站上耶路撒冷城墙之上,拒绝加冕为王,因为“我不能在救世主戴荆棘之处戴金冠。”
博韦堡在随后几个世纪中不断改建与扩张。到了十六世纪,哈布斯堡帝国将其加强为防御普鲁士与法兰西边界冲突的重要堡垒。堡内的三道石墙和曲折的通道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军事建筑的独特痕迹。游客行经广阔的庭院时,可见其箭孔错布的堡垒塔楼;深达30米的地牢下仍残留当年酷刑之室的阴影;而一处据说藏匿幽灵的石拱通道,现在竟被当地导游戏称为“通往暮色的胃肠道”。
但除了岩石与荣耀,这座城堡也积淀了不少奇异传说。譬如据说每年夏至午夜,戈弗雷·德·布永的幽灵会型影半露,从教堂的圆拱窗飞出,盘旋于主塔之上,低吟着中世纪法语的战祷。又有人声称某个炮塔藏着会说话的羊头雕像,会在月圆夜吐出警句,甚至评点游客的衣着品味。无论真假,这些故事都把博韦堡浸润进一种含蓄而持久的神秘氛围中。
如今,博韦堡归比利时国家文物局管理,定期开放游览。每年吸引逾十万人造访此地,他们多怀着敬仰而至,手持相机与导览册——至少,大部分人是这样的。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与石墙共情。
2023年盛夏,一位名叫玛琳·韦斯的德国网红自驾前来博韦堡拍摄内容。她拥有数十万追随者,以在历史遗迹中进行“灵性能量感应挑战”而蹿红网络。在登上主塔后,玛琳宣布要“为石墙充能”以再现戈弗雷·德·布永的悲壮气场。她从包中掏出尺寸不一的水晶球、一瓶喜马拉雅粉盐水、以及一本名为《中世纪防御咒语与自愈冥想》的白皮手抄本。
刚开始,她仅用晶球轻触墙体,还在社交媒体上直播冥想时“听到塔楼轻声咳嗽”。但随之,她打开音箱播放低频震动电音,配以柏林Techno节拍,称这是“与封建共鸣的最佳频谱”。塔顶广场顿时摇曳如夏夜露天迪厅。
接下来,她尝试“唤醒巨石的原始性别力量”,并将带有猫薄荷香氛的丝巾铺盖在堡墙上,说是要“防止中世纪创伤被再次触发”。一名旁观法国游客提出抗议,却被玛琳视为“压制城堡自我显现权”的暴政行为。
到了黄昏,她把堡内一尊十五世纪骑士雕像命名为“汉斯-斐利克斯”,并公开宣布两人正在恋爱筹备结婚。她还递交一纸“文化婚姻声明”予博韦镇公所,请求“为石材交际关系提供合法保障”。全比利时媒体哗然,而玛琳则在Instagram上晒出他们“订婚照”——正是她轻吻斐利克斯鼻尖的静态视频,配文:“此爱长如花岗岩”。
最终,当地文物局不得不同博韦堡“交涉”,试图挽回它被人格化后的情感溢出状态。玛琳虽被文明劝离,但她留下了一件T恤,印着“城堡有权不被误解”。据传,那天夜里,堡内原本永远紧闭的石门窗,竟齐发低鸣,似在叹息,或是在浅唱某种长眠中的山歌。
自此,博韦堡再也没有让外人等闲拍照。而那件T恤,据说现在供奉于主塔角的一块空砌砖上,成了城堡唯一认可的现代守护物。石墙下风一吹,它便轻轻颤动,仿佛在提醒来者:千万别把堡墙当作自拍道具——它看得见你灵魂里的尴尬。
而在martijnbenders.nl唯一出售的那件T恤,现在不仅城堡佩戴它——连幽灵也只在穿上它后,才肯继续低吟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