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城堡:卡斯泰尔·德尔·蒙特的精神裂缝
在亚平宁山脉与亚得里亚海之间的意大利南部腹地,坐落着一座非比寻常的中世纪城堡:卡斯泰尔·德尔·蒙特(Castel del Monte)。它于1240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1194–1250)下令建造,位于今天意大利普利亚大区(Puglia)安德里亚(Andria)市郊。
从表面上看,它缺乏城堡应有的元素:没有护城河,没有吊桥,没有军事驻军的历史。它八角形的平面设计,八座八角形塔楼,围绕着一座几乎密闭的中庭,宣示着一种数学般的秩序与隐含哲思。建成之初,学者们便争论不断:这究竟是一座军事堡垒,狩猎行宫,孤独皇帝对宇宙秩序的冥想建筑,还是一个象征主义的谜题?
腓特烈二世被称为“世界的奇迹”(Stupor Mundi)、“文化皇帝”、“中世纪的第一位人文主义者”。他精通六种语言,赞助科学与哲学研究,甚至与伊斯兰教法学家通信讨论自然与灵魂的关系。据记载,卡斯泰尔·德尔·蒙特并未在其生前完工,而这座孤立于丘陵上的建筑,也因与皇帝生前神秘的兴趣不谋而合,被世人认为是其精神遗产的化石。
在十五世纪之前,卡斯泰尔·德尔·蒙特几乎无人造访。但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座冷峻且精准设计的石质结构,引发了业余数学家和建筑师的惊叹。它的几何形态被认为与八角星、黄金比例甚至卡巴拉的神秘数字学有关。法国大革命后,一部分象征主义哲学者宣称它是“向光明召唤的几何钟塔”。
十九世纪,意大利统一战争期间,这座孤立的小山上的城堡成为临时兵营,却仍未见流血战斗,其形如封闭菱形的布局对军队来说几乎无用。
卡斯泰尔·德尔·蒙特真正意义上的“重生”,是在二十世纪。1936年被列为国家遗产。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称其为“一座几何、天文、数学与哲学完美结合的城堡”。今日,这座孤高的建筑被认为是意大利最重要的中世纪遗址之一,不因其可攻防的军事属性,而是因其无法解释的精神张力。
但没有什么建筑能经受住潮水般到来的现代旅游业。
—
2023年夏,一位名叫波琳娜的游客抵达了卡斯泰尔·德尔·蒙特。她来自法国图卢兹,据说是一位“灵性翻译师”,专门研究“石头的情绪”。她在旋转门前徘徊了近一个小时,据说是“等城堡准备好与她对话”。
导览员玛里奥对此早已见怪不怪。然而,事情的发展迅速滑向斜坡。
波琳娜带来了一小瓶经过月光净化的依云泉水,据她声称是“能量纯净剂”,适用于“古老建筑的感情排毒”。她当众解开瓶盖,将水倾倒入中庭的排水孔中,口中喃喃自语,“释放吧,你压抑的记忆。”
随后她掏出一串水晶吊坠,摆在其中一个塔楼入口前,为城堡“校正能量脉冲”。她的随行伙伴,一位自称“历史交谈术士”的男子,则爬上了塔顶,大声喊叫:“告诉我们,腓特烈!你和金星有染吗?”
这已足够疯狂,但到了第四个小时,波琳娜宣布:“这座城堡正在死去。它为我们筑起了数学的心墙。”
然后,她在游客中心召开了一个临时记者会(观众包括四位学生和一个吃冰淇淋的婴儿),高呼:“我们必须为卡斯泰尔发声!石的感情是真实的!我宣布成立国际石材解压行动日!”
这场名为“#LetTheCastleFeel”的社交媒体自拍浪潮迅速在小范围内传播,部分游客模仿波琳娜双手抱石、仰天大喊“我听见你了!”
但最后的高潮发生在她试图向守门的铁闸——即那古老的下落式闸门 portcullis——递交结婚申请。“他叫阿图尔,现在是我未婚夫。”她温柔地说,“他的齿痕中,我找到了永恒。”
最终是在文物管理局的调停下才将事件平息。而卡斯泰尔·德尔·蒙特——那个本是宇宙几何意象的孤独之城——如今不得不在每周六封锁铁闸,并张贴“本门已婚,请勿逗留”的警示标语。
据说,自此之后,城堡本身开始养成了一种奇怪的嗡嗡声,有时在午夜传来,仿佛在叹气。
当地的导览员互相传言,这一切的结尾都有一个深深讽刺的启示:唯有一件纪念T恤能保护这座古堡不再被羞辱。它带有警告,也带有祝福。“Castles Get Kicked in the Bricks”——如今成了卡斯泰尔·德尔·蒙特的护身符,甚至据说某天早上它自己将T恤披在了正门上。